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传播 > 详细内容
世界大同万岁 —为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而作
发布时间:2023/12/24  阅读次数:337  字体大小: 【】 【】【

世界大同万岁

为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而作

八九老人杨宇

  

人是不可以万岁的。人们开创的正义事业代代永续,万古长青。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世界大同万岁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大同在中国的提出、初始实践、新时代构建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世界大同在中国的提出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社会理想,在中国两千年前就提出来了。《礼记》中有两篇文章,一是讲大同,一是讲小康:“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同是理想的社会形态,小康是一个发展阶段或过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在长期封建王朝统治下,人们憧憬的社会理想,往往用变相的形式来体现。《桃花源记》中的记述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水浒》中的梁山泊好汉们,“替天行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一种理想的生活了。

近代以来,康有为著《大同书》、孙中山书“天下为公”,他们都流露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主张,但未实践。康有为搞改良主义失败后,带着家人逃亡国外。孙中山提出“耕者有其田”等思想均未实现于1925年病故北平。他们仅仅停留于书写而已。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辛求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北伐战争中,奋勇当先,取得决定性胜利。1927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打响反共第一枪。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与蒋介石同流合污。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相继走上开展土地革命战争道路,打土豪分田地。长征胜利后,进而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45年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于1946年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雇农和缺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成功地在全国部分地区实现了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主张。在自卫战争和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大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消灭了地主阶级,为实现天下大同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行没收地主多余土地归所有,没收官僚资本主义财产归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同时依法代管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财产。所有这一切,构成在中国实现大同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大同”前面加“世界”一词,古今中外文献中可以查证,是毛泽东的创造。毛泽东在全世界首创世界大同。19496月30日,新华社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广播《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翌日,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新创办的《人民日报》头版全文发表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光辉论著。这一论著开宗明义阐释共产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和世界大同。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决定性胜利的历史关键时刻,有实践基础、有足够把握、有坚定信心的伟大宣示和号召。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此后,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说来,无不与这一伟大的宣示和号召相联系、相照应、相吻合。

  

  

世界大同在中国的初始实践过程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转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消灭阶级和世界大同从此伊始展开。

建国初期,在新解放区相继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在全国先后完成,致使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的制度一举消灭,从而消灭了地主阶级;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这是动员全国力量,不仅派出最优秀的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在全国也广泛深入发动人民群众批判恐美崇美亲美思想,捐献飞机大炮,服后勤补给等困难,取得反抗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展剿匪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彻底消灭国民党动派的散兵游勇和潜伏暗藏的大量反革命分子;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取得反对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向我革命队伍不坚定分子进攻的斗争的伟大胜利,等等。所有这些伟大胜利的取得,都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恢复了国民经济,都是贯彻消灭阶级和世界大同伟大宣示和号召的初步胜利成果。

1953年,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消灭阶级这件大事上,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不是采取没收的政策,而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元素,创造性地进行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改造。

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到公私合营,进而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形式,通过清产核资,用“定息”办法,贯彻“赎买”政策,每年支付5%“定息”,顺利地消灭了生产资料民族资产阶级所有制。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理人,凡本人愿意且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统统吸收进企业劳动,用和平而不是暴力的方式、用说服教育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方法,改造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壮大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用“合”的元素。土改以后,广大农民成为小土地所有者,一方面有个体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小私有经济自发性。这一方面,导致农村一度出现一些农民自由买卖土地的现象,客观上形成土地兼并趋势。有些县一级政府有关部门,为了稳定交易秩序,开征契税形成交易合法化。这一现象任其发展,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势必造成旧地主打倒了,新地主合法地产生了。这是一个严重的原则问题,它不符合消灭阶级、世界大同思想。形势决定了必须适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通过组织互助组,建立土地入股分红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农业合作化,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小私有制问题,制止和避免农村有可能产生新的剥削阶级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农业互助合作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大大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好形式,它奠定了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建立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对个体手工业者,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社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力。广大手工业者,同全国工人、农民一道,意气风发,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掀起新的生产建设高潮。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建的国营工商企业(包括苏联援助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加上全国解放前,从东北、华北、华东等解放区发展起来的工业、商业、银行等公营经济,加上天津、北平、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相继解放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而组成的国营经济,在发展中壮大成为主导力量,全行业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合作化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大大增加。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国营农场的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占有绝对优势。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从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

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及时而正确地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集中体现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及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等著作和文献中。在许多经验中,有一些经验特别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比如,国内剥削阶级已经基本消灭,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要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正确处理好工农业之间、重工业轻工业之间及城市乡村之间、沿海内地之间、中央地方之间等各种关系,等等。

这一时期和以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发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反斯大林,丢弃列宁、斯大林“两把刀子”,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裂痕。赫鲁晓夫要求我国与他们 “对对表” 建立“联合舰队”,他还撕毁援助协定,撤退专家,甚至索还抗美援朝武器装备货款,致使我们面临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奋斗,造就“两弹一星”。印度当局破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边境挑起冲突逼迫我们自卫还击。中南半岛也不太平,特别是美帝国主义支持南越吴庭艳集团,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我们义无反顾地全力援越抗美。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台湾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国内建设中一度出现急躁冒进现象,出现“大跃进”浮夸风,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还刮起“共产风”,虽然得到纠正,但危害甚大,整体来说我们存在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一系列“左”的问题。社会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党内庐山会议及以后反右倾,重提阶级斗争,并且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导致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的指导思想,号召并主张“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19671月,“上海市委机关造反派联络站”等造反派组织阴谋夺权,2月一些老干部表示不同意见而以所谓“二月逆流”被否定,继而蔓延全国的夺权、武斗,一发不可收拾。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产生和灭亡,特别是“四人帮”被粉碎,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在“文革”中通过“抓革命、促生产”,人民群众作出巨大贡献,办成了一些大事,但国民经济还是濒临崩溃的边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来。45年来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依据毛主席晚年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实际出发,作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他还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的十二大上,他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光辉的旗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们改革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闭关锁经济体系,从而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及其指导地位。我国的经济总量,从2010年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品质普遍提高和改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符合中国实际、人民拥护、完全正确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实践证明,全中国的土地和基础性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它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最本质特征和坚实经济基础。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土地和基础性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就可以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上演世界大同在中国实践的长剧。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接见日本时任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讲“四化”(即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就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江泽民同志根据上世纪末实际情况宣布达到总体小康,胡锦涛同志要求全面建设小康,习近平同志提出并于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宣告全面建成小康。从提出小康概念到全面建成小康约历经40年。连同此前约30年,消灭阶级和世界大同在中国初始实践约70年。70年来,经过曲折奋斗历程,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经过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消灭绝对贫困,中国在绝对意义上没有穷人了,这在中国历史上和在世界历史上都要大书特书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大同基础上的全面小康。这里,要回答一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概念,未提大同,是不是意味着主张中国的社会形态止于小康?不,绝对不是这样。因为他十分明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不能说,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概念,就是把中国社会主义定格于小康,而不再追求大同。如果把邓小平同志说成只搞小康不搞大同这样来理解邓小平理论,那就大错特错了。

世界大同在新时代构建实践和理论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根本标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了并不断发展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二十大报告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初心使命的崭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作出的十分明白、十分果断、十分确切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最新成果,且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四为四谋”题中核心要义。世界大同在新时代的构建实践和理论发展日益生动和丰富。

一.  一个重要实践平台硕果累累经验丰富

2013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9月和10月,他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相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要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用上海方言讲,就是要做到侬好吾好阿拉大家都好。

共建“一带一路”,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重要指导原则。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数千个项目落地,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小而美”项目生根,收获了累累硕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又形成458项成果,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商业合作协议,中国金融机构成立7800亿元人民币“一带一路”融资窗口。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经验丰富。“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总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握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  两个相互交汇体系逐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

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两个相互联系而交汇的体系,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

构建区域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构建领域系统之间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两者在实践中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交汇,而且都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正相关的关系。新冠疫情暴发后的抗疫期间,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应运而生。“中国向各国提供了上百亿个口罩和23亿剂疫苗,同20多个国家合作生产疫苗,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抗击疫情作出独特贡献。中国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也得到70多个国家的宝贵支持。这是领域系统之间命运共同体和区域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相交汇的典型案例。其他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领域共同体,都会与区域国家之间命运共同体相交汇。这里仅举一例。比如,在绿色能源方面,近几年我国风、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全球最多,生产销售大量电动汽车,为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一定的作用,能源领域碳减排这一经验完全可以在构建区域多边、国家双边命运共同体上与大家分享。

总之,在中非(洲)、中阿(拉伯)、中拉(美)、中太(平洋岛国)、中中(亚)、中东(盟)等多边命运共同体,中老(挝)、中柬(埔寨)、中缅(甸)、中印(度尼西亚)、中泰(国)、中马(来西亚)、中巴(基斯坦)、中蒙(古国)、中巴(西)、中南(非)等国家双边命运共同体,都可以和各领域系统之间命运共同体相交汇,逐步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

三.“三大全球倡议”广泛响应夯实支柱

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广泛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落地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彼此互应、相得益彰的统一整体。“发展是安全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是发展和文明的根本前提,文明是发展和安全的精神支撑。”

全球发展倡议的根本目标,是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倡议提出两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200多个合作项目开花结果,推动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正当其时,目的是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要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以团结精神、共赢思维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普遍安全之路。全球文明倡议,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共同倡导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交融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精神动力。

总之,“三大全球倡议”,在相互作用下将会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坚实支柱。

四.四个“尊重”思想指导构建历史进程

四个“尊重”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指明我们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我们绝对不会强加于人、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各国内政。我们反对丛林法则,反对民粹主义,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四个“尊重”思想是建立在客观必然性和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客观必然性讲,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是逆全球化挡不住的,它将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或政治多极化将朝着尊重、平等、合作、担当的方向发展;文明多样化将朝着交流、交融、互鉴、共存的方向发展;生态脆弱化将朝着共同修复、共同维护、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它们的共同作用,决定着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必然性。任何人,任何社会势力不能违反、不能阻挡这一历史进程。什么“脱钩断链”“小院南墙”“去风险化”等等,都是违反客观规律、违反人民意志的,注定走向失败。

从中国国情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社会造就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天下大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世界世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大变革时期。在力量对比上,西强东弱虽未根本改变,但东升西降是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整体强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发展贡献率长期达30%以上。中国应该为人类谋进步作出一定的贡献。

这里,要说一说两个“陷阱”问题。一个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发展,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二十大规定,要扎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现有4亿以上人口,未来将超8亿。这个预测是有把握的。中国一定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走向美好未来。还有一个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指向是一个强字,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二十大规定,本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建成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领先不是取代,我们不想取代谁。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60年前,当中国拥有核武器时,就庄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首先发动战争。中国京剧《打渔杀家》讲了一个故事:肖恩带着女儿桂英在河下打渔,“教师爷”带了一帮小喽啰来向肖恩强征渔税银子,张牙舞爪打肖恩,肖恩略施功夫,“教师爷”疼痛难当败下来,虚张声势要小喽啰们上去打,自己却溜了,一帮人也都溜了。这说明,我不打你,你来打我,打不赢,那还打什么打呀?!所以中国可以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我们不会掉入两个“陷阱”,坚信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倡议,中国为世界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供各国人民选择。这里要说明一点。即:在中国的历史上,消灭了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改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当今时代,各国情况不同,消灭阶级这件事,消灭什么阶级,什么时候消灭它,用什么方式消灭它,必须由各国人民自主抉择。我们不希望、不主张生搬硬套中国的做法。

总之,四个“尊重”思想,指导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五.“五个世界”总目标引领接续努力

“五个世界”,是指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演讲中首次提出的。同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党的基本方略,再次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有相应规定。

“五个世界”总目标,同2015年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路径或框架完全一致。“五位一体”总体路径或框架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国国内“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从而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总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由世界之乱到世界之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五个世界”总目标,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人相继努力。

六.“全人类共同价值”六个元素整体注入不竭动力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它超越一些人把民主、自由称之为的“普世价值”。因为没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何来民主、自由以及人权?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个元素是统一的整体。它们互相呼应、共同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

七.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与世界大同的关系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境。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高质量、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我们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关系、与世界大同的关系,指明了路径。

就中国国内要切实把握的大事、要事来说,“国之大者”很多,举其要者,说明如下。

第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就要求始终抓好党的建设。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使党领导好。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第二,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坚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抓好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好高水平对外开放,抓好科技现代化关键。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主要矛盾。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劳动者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制止其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炒作舆论。要适当限制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惩处和取缔非法收入。要扎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同时,继续缩小收入差距,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抓发展,绝对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要把发展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就是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让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立场、立足点、落脚点,也是人民至上的基本点。要时时刻刻、处处事事把发展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绝对不要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集约、节约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把“四为四谋”贯彻到行动中和一切实际工作中。

第三,要培养好优秀接班人。接班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苏联从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初,35年时间,由于没有优秀接班人,党和国家都给搞垮了,教训很深刻。中国像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令计划、成克杰之流的存在,从培养接班人视角而言,也是教训。而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成功经验之一,也就是因为有优秀接班人,带领全党,团结奋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接班人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要一代又一代做到“四为四谋”,必须造就一代又一代大量干部和人才。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贯彻到接班人的考察、培养、锻炼、使用的全部实践过程中。唯有优秀接班人,才能让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让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事业千秋万代永葆青春。

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是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各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

我们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无与伦比的伟大光辉事业,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事业,要依靠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依靠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发挥包括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在内的各种国际合作机制积极作用,共同努力。小圈子、小集团是解决不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世界大问题的。只有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设美好世界,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世界大同,是人间正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万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上海华源传统文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