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诗与诗人 > 详细内容
《新婚别》
阅读次数:2538  字体大小: 【】 【】【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作品赏析

【注释】: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明显地表现在开头这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兔丝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为什么这位新娘子会伤心到这步田地呢?“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这个问题。“结发”二字,不要轻易读过,它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谁知道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呢!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你的床席都没有睡暖,这哪里象个结发夫妻呢?“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你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我这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怎么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现在,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自己家门口来了,这岂不可叹?所以,我们还要把这两句看作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自己非常疼爱,把自己当作宝贝儿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现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你却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跟谁呢?想到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象开始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象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你的面,我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你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象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象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萧涤非)
----------------------------------------------
  真德秀曰:先王之政,新有婚者,期不役政。此待所怨,尽其常分,而能不忘礼义。《诗》:“宴尔新婚。”【黄生注】此下三题相似,独新婚之妇,起难设辞,故特用比兴发端。

  兔丝附蓬麻①,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②,不如弃路傍③。

  (“杜臆》:通篇作新人语,起用比意,逼真古乐府,是《三百篇》兴体。)

  ①《尔雅》:“唐、蒙、女萝、兔丝。”释曰:唐也,蒙也,女萝也,兔丝也,一物而四名。【朱注】按诸家《本草》,兔丝并无女萝之名,惟松萝一名女萝。陆玑《诗疏》:兔丝,蔓生草上,黄赤如金。松萝,蔓延松上,生枝正青。陆佃《埤雅》:“在木为女萝,在草为兔丝。”可证二者同类而有别。古诗:“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李善注:古今方俗名草不同,然是异草,故曰附。此解甚明。《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史记》: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诗》:“征夫遑止。”③刘公干诗:“从者盈路傍。”

  结发为妻子①,席不暖君床②。暮婚晨告别③,无乃太匆忙④。君行虽不远⑤,守边赴河阳⑥。妾身未分明⑦,何以拜姑嫜⑧。

  (此叙初婚惜别,语意含差。)

  ①苏武诗:“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李善注:“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取弃冠之义也。”顾炎武《日知录》曰:“俗称妻为妻子,此不典之言,然亦有所自。《韩非子》: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曰象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杜诗本此。”②《文子》:“孔无席暖。”《世说》: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③《白虎通》:“昏时行礼,故曰婚。”陆机诗序:“悼心告别。”④张华诗:“无乃违其情。”⑤沈约诗:“知君行之未极。”《诗》:“征夫不远。”⑥《史记》:蒙恬曰:“臣将三十万众以守边。”⑦谢朓诗:“况乃妾身轻。”《独曲歌》:“分明不可得。”⑧《汉书·广川王传》:“背尊章,嫖以忽。”师古曰:“尊章,谓舅姑也。”章与嫜通。陈琳诗:“善事新姑嫜。”梦弼曰: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今嫁未成婚而别,故曰未分明云云。陆时雍曰:妾身二句,建安中亦无此深至语。

  父母养我时①,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②,鸡狗亦得③将。君今生死地④,沉痛迫中肠⑤。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③。

  (此忆前后情事,词旨惨切。)

  ①《诗》:“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②又:“乃生女子。”《礼运》:“男有分,女有归。”《榖梁传》:“妇人之义,谓嫁曰归。”③《史记》:“鸡狗之声相闻。”《淮南子》:“令鸡司晨,令狗守夜。”按:嫁时将鸡狗以往,欲为室家久长计也。古乐府有《凤将雏》。《汉书注》:颜师古曰:“将,谓领帅其群。”④《杜臆》:“君今生死地”,妙有余思。或作“往死地”,语便直致。《孙子》:“生死之地。”⑤谢灵运诗:“沉痛结中肠。”⑥《史记·范睢传》:“形势不能有也。”《洛阳伽蓝记》:“色杂苍黄。”《北山移文》:“苍黄反覆。”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①。妇人在军中②,兵气恐不扬③。自嗟贫家女④,久致罗襦裳⑤。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⑥。

  (上二段,夫妇分离,愁绪万端,此发乎人情者也。此一段,既勉其夫,且复自励,乃止乎礼义者也。)

  ①苏武诗:“努力爱春华。”《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②《李陵传》:“我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搜得,皆斩之。”③《后汉·方术传》:“京师当有兵气。”④《史记》:“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⑤《周礼》:罗氏,蜡则作罗襦。注:“襦,细密之罗,当作繻。”《滑稽传》:“罗襦襟解,微闻芗泽。”《说文》:“襦,短衣也。”⑥何逊诗:“轻扇掩红妆。””《杜臆》:洗红妆,加对君二字,可涕。

  仰视百鸟飞①,大小必双翔②。人事多错迁③,与君永相望④。

  (末用比意收,终望夫妇之相聚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三段各八句。)①陆机诗:“百乌互相和。”②《左传》:施氏妇曰:“鸟鲁犹不失俪。”③《关尹子》:“人事错错然。”宋玉《风赋》:“回穴错迕。”注:“错杂交迕也。”④蔡琰《笳曲》:“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设为问答,此《三吏》、《三别》诸篇所自来也。而《新婚》一章叙室家离别之情,及夫妇始终之分,全祖乐府遗意,而沉痛更为过之。

  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

  卢元昌曰:呜呼!乱不废礼,礼必顺情,先王之制也。况民生有欲,莫大于婚。既弃其礼,又怫其情,至于暮婚晨别,是何等时事。《东山》零雨篇云:“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先王曲体人情如此。咏公此诗,益念范氏人道使民之说。

  王嗣奭曰:此代为妇人语,而揣摩以发其隐情,暮婚晨告别,是诗柄。篇中有极细心语,如“妾身未分明”二句,“妇人在军中”二句,是也,有极大纲常语,如“勿为新婚念”二句“罗襦不复施”二句,是也。真《三百篇》嫡裔。

  罗大经曰:《国风》“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盖古之妇人,夫不在家,则不为容饰,此远嫌防徽之意也。杜诗“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尤为悲矣。《国风》之后,唯杜陵不可及者,此类是也。

  黄生曰:《新安吏》以下述当时征戍之苦,其源出于变《风》、变《雅》,而植体于苏、李、曹、刘之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上一篇:《春日忆李白》 下一篇:《赠花卿》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上海华源传统文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